
金禾實業:產業鏈一體化的隱形冠軍
發布時間:
2021-05-20
本文于5月17日在《中國化工報》頭版刊發
曾經的小氮肥企業可以轉型成什么樣?一家從小氮肥起步的草根企業,是如何成為全球最大的甜味劑安賽蜜、三氯蔗糖和香料麥芽酚的生產商,并在華東地區基礎化工領域占據重要地位?3月15日,中國化工報社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發展調研組帶著這些問題,走進了安徽金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“產業鏈一體化是我們的特色。走全產業鏈路線,能最大程度地形成產業鏈上下游聯動,有利于發揮產業一體化優勢,實現產品效益最大化。”金禾實業董事長楊樂告訴調研組。
從公司給出的產品樹狀圖我們可以看出,金禾實業以合成氨、尿素等產品為起點,逐步將產品線向下游拓展至精細化工領域。突出基礎化工業務與精細化工業務協同性優勢,通過延長產業鏈,減少中間產品的采購成本,進而降低整個產業鏈的生產成本,確立在細分領域的龍頭地位。
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提轉型升級,但有的轉型獲得了成功,有的被迫停在了半路上。金禾實業的成功轉型靠的是什么呢?又是如何成為券商口中食品添加劑行業隱形冠軍的呢?
在調研組看來,核心技術優勢、先進的管理理念、過硬的產品質量,特別是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,是金禾實業能夠得到社會認可,主導產品甜味劑安賽蜜、三氯蔗糖和香料麥芽酚能夠占據全球市場半壁江山的主因。
通過梳理產業鏈,在優勢領域全力發力,是金禾實業的選擇。作為一家致力于服務健康生活和先進制造,專業從事化工、生物及新材料產品研發、生產、銷售業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,降低全產業鏈要素成本成為金禾實業核心方向。
擁有安徽來安及定遠鹽化工園兩個生產基地,在合肥、南京及上海分別設有研究院、應用研發及運營中心的金禾實業,在降低全產業鏈要素成本上所做的最大努力就是全力創新。
楊樂告訴調研組,公司始終秉持“自主研發、技術創新”的發展理念,注重科研創新,深化產學研合作,與多所高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產學研合作,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。如在2019年與大中專院校聯合申報的三氯蔗糖酸性DMF廢水回收DMAC項目獲得安徽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評審認定。另外,安賽蜜生產工藝優化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獲2019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,麥芽酚、乙基麥芽粉生產工藝及技術創新項目獲2013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金禾實業還是安徽省創新型企業、安徽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,同時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、合成甜味劑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另外,公司還獲得了147項核心專利授權和一系列非專利技術,在自主創新、專利申報、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成績顯著。
“為了做好前端研發,金禾實業成立了安徽金禾化學研究所,一方面圍繞公司現有產品的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和改進,以降低生產成本,進一步鞏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;另一方面,圍繞公司產業發展方向,在食品添加劑、香精香料、高性能材料、可降解材料及高端中間體領域,做好新產品的技術研發和項目儲備,爭取在食品添加劑和香精香料領域實現重大突破,并快速產業化,以促進公司新業務的擴展。”楊樂說。
“為了實現持續創新,圍繞產業鏈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,公司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,同時建立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為提供研發工作必須的軟硬件設施,建設了研發實驗樓,合肥研究所購置了各類高端實驗裝置、分析儀器130多臺套,以及網絡系統、軟件、資料圖書等,可容納40多名技術人員同時開展實驗研究工作。金禾實業本部研發中心已建成3000平米的多功能研發車間,研發團隊緊緊圍繞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,緊盯相關產業科技前沿動態,開展針對性強、難度大、工藝技術較為復雜的研發工作,目前已在現有產業鏈上取得明顯效果。” 金禾實業副董事長、總經理夏家信介紹說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大量科研的投入,換回了公司三個拳頭產品安賽蜜、三氯蔗糖、麥芽酚均獲細分行業單項冠軍。例如,三氯 蔗糖以前大多依賴進口,價格昂貴,最高價格達到300萬元/噸。“公司在進入三氯蔗糖行業之后,其價格仍然維持在50萬元/噸左右,公司通過科技研發取得核心技術突破,大幅度降低了產品生產成本,目前市場價格維持在19萬~22萬元/噸,大大提高了三氯蔗糖的性價比,提升了產品的國內使用量,增強了國產三氯蔗糖產品的出口能力,并大幅提升了出口量,補齊了依賴進口和高價格的短板,并為社會創造了價值。”夏家信表示。
上一頁
相關新聞